行氣調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
陰虛有熱者忌服。
砂仁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陽春砂或者縮砂或者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實,7至8月間果實成熟時采收,低溫焙干,用時打碎;或者以未成熟嫩果,通過加工食用,砂仁是一味中藥,也是火鍋、鹵料中常用的一種香料。
砂仁為常用中藥,原名縮砂蜜,藥用分為陽春砂仁、縮砂仁和海南砂仁幾大類,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或文火焙干,即為殼砂仁,剝去果皮,將種子團曬干,即為砂仁。陽春砂主產兩廣,亦有部分從東南亞等國進口。其中,春砂(果實)入藥的療效比較顯著,品質也比較好,在國際藥材市場上享有比較高的聲譽。
砂仁性溫,味辛,具有行氣調中、和胃醒脾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嘔吐瀉泄,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癥。
砂仁始載于《藥性論》名縮砂密。《海藥本草》云:“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諸國。多從安東道來。”《本草圖經》云:“縮砂密生南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姜,高三四尺,葉青,長八九寸,闊半寸已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實。”《藥物出產辨》云:“產廣東陽春縣為最,以蟠龍山為第一。”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范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里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健強力壯。當地幾個老農感到十分驚奇,便召集這一帶牧童,查問他們每天在哪一帶放牧?牛吃些什么草?牧童們紛紛爭說:“我們全在金花坑放牧,這兒生長一種葉子散發出濃郁芳香、根部發達結果實的草,牛很喜歡吃”。 老農們聽后,就和他們一同到金花坑,看見那里漫山遍野生長著這種草,將其連根拔起,摘下幾粒果實,放口中嚼之,一股帶有香、甜、酸、苦、辣的氣味沖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暢。大家品嘗了以后,覺得這種草既然可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采挖了這種草帶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風寒引起胃脘脹痛、不思飲食,連連呃逆的人吃了后,效果較好。后來人們又將這種草移植到房前屋后,進行栽培,久而久之成為一味常用的中藥,這就是陽春砂仁的由來。
味辛;性溫。
《綱目》:辛,溫,澀,無毒。
入脾、胃經。
行氣調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脹,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瀉冷痢,妊娠胎動。
《藥性論》:”主冷氣腹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谷,溫暖脾胃。”
《本草拾遺》:”主上氣咳嗽,奔豚,驚癇邪氣。”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氣,霍亂轉筋,心腹痛。”
張元素:”治脾胃氣結滯不散。”
用于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本品辛散溫通,善于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若濕濁內阻,中氣不運,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者,常與蒼術、厚樸、白豆蔻等配伍。如脾虛氣滯者,配黨參、白術等,如香砂六君子丸。
用于脾胃虛寒吐瀉。以其能化濕行氣而調中止嘔,溫脾止瀉,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干姜、附子等藥同用。
用于妊娠惡阻,胎動不安。本品能行氣和中而安胎。妊娠中虛氣滯而致嘔吐、胎動不安者,可與白術、蘇梗等配伍。
《本草綱目》載有:“化鋼鐵骨硬”化骨食草木藥及方土煉三黃皆用之,雖不知真性何以能治此物也,但臨床屢用屢驗。可供參考。
砂仁:辛,溫。歸脾、胃、腎經。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砂仁辛散性溫,香而能竄,和合五臟沖和之氣,有下氣歸源之功,故可治療奔豚,虛火上浮之疾病。
砂仁,辛,溫。歸脾、胃經。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用于濕困脾土及脾胃氣滯證,見有脘腹脹悶,嘔惡食少,食積不化,吐瀉乏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等配合,如香砂六君子湯。現代用于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砂仁還有安胎的功效,常與白術、蘇梗配伍,治療胎動不安、妊娠嘔吐等病癥。砂仁觀賞價值較高,初夏可賞花,盛夏可觀果。
本品對胃腸運動的作用是雙向性的。一方面,春砂仁水煎液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腸平滑肌節律性運動,使回腸收縮幅度增大,頻率加快。因而臨床服用砂仁具有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砂仁劑量增大能拮抗乙酰膽堿和氯化鋇對腸管的興奮作用,而使腸管張力減弱,振幅降低,具有解痙止痛作用。砂仁又可顯著減少大鼠的胃酸分泌,對小鼠應激性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機制可能是由于促進了胃黏膜細胞釋放前列腺素,從而抑制了胃酸分泌。
家兔體重(2.0-2.6kg),每組3-4只,給藥組為兩個劑量組,分別口服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口服同劑量溶劑。給藥后15、30、60、90分鐘后分別頸動脈采血,離心制備PRP及PPP,以ADP為致聚劑在血小板聚集儀上測定血小板聚集率(%)。結果表明,砂仁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
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取大鼠、豚鼠或兔小腸一段置臺氏液浴槽內,通過記錄儀記錄腸管活動變化,觀察藥液對腸管自發活動的影響和拮抗乙酰膽堿和BaCl2作用。
小鼠(體重20-22g),每組10只,兩個給藥組分別口服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口服等容積溶劑。給藥后1.5小時靜脈注射花生四烯酸,觀察小鼠15分鐘內死亡情況。結果給藥0.6和1.2g/kg兩劑量組分別死亡2和1只小鼠,與對照組(死亡7只)相比P均<0.001,表明砂仁對花生四烯酸誘發的小鼠急性死亡有明顯保護作用。
小鼠(體重20-22g,)每組10只,兩給藥組分別灌胃砂仁0.6和1.2g/kg,對照組給等容積溶劑,1.5小時后小鼠靜脈注射膠原與腎上腺素混合液,觀察小鼠15分鐘內死亡情況。結果給藥大、小劑量組分別死亡3和2只小鼠,與對照組(死亡8只)相比,P<0.05和P<0.01,表明砂仁有明顯的對抗由膠原和腎上腺素所誘發的小鼠急性死亡的作用。
本品氣味芳香,善入脾胃,長于化濕醒脾,行氣和胃,溫中散寒,為化濕行氣,醒脾和胃之良藥。適用于濕濁阻中,脘腹脹痛,食少納呆,嘔吐腹瀉之證 。常與白豆蔻等化濕藥同用,以增強化濕行氣之效。而本品又長于行氣溫中,故對于寒濕氣滯者尤宜。若寒濕內阻,脘腹脹悶冷痛,食少腹瀉,常與草豆蔻、干姜等溫中、化濕藥配伍 。若脾胃氣滯,脘腹脹滿作痛,常與木香、枳實等行氣除脹止痛藥配伍。若脾虛氣滯,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常與補氣健脾藥配伍,如《張氏醫通》香砂六君子湯,以之與人參、白術等藥同用。
本品善于溫脾曖胃,利氣快膈,并能止嘔、止瀉,故適用于脾胃虛寒之吐瀉證。治中焦虛寒,胃氣上逆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呃逆者,常與干姜、半夏等溫中止嘔藥配伍。治脾胃虛寒,清濁不分,腹痛泄瀉者,可單用,如《小兒衛生總微論 》縮砂散,以本品為末拌豬肚服,治小兒滑瀉,脫肛;也常與白術、干姜等溫脾藥配伍。若治濕傷脾胃、升降失職,吐瀉腹痛,本品又能化濕醒脾,止吐止瀉,常與藿香、半夏、木瓜等化濕和中、降逆止嘔之品配伍。
配蔻仁,砂仁香竄而氣濁,散寒力較大,功專于中下二焦,暖胃燥濕,引氣歸元(腎),適宜于寒濕積滯,寒瀉冷痢,又有安胎作用;白蔻仁芳香而氣清,溫燥之性較差,功專于上中二焦,和胃止嘔,適宜于濕濁阻胃之嘔噦、嘔逆,并能宣通肺氣。兩藥配用、宣通三焦氣機,芳香化濁,醒脾和胃,行氣止痛,俱能治濕濁內蘊,胃呆納少,氣滯胸悶,脘腹脹痛,反胃嘔吐等證。
配青陳皮,砂仁辛香性溫、有醒脾和胃,行氣寬中之效。青皮性猛,偏于疏肝破氣,消積化滯;陳皮性緩,偏于健脾行氣,燥濕化痰。二藥合用,理氣止瀉,治脾胃氣滯,胸腹脹滿,消化不良及濕阻脾胃之泄瀉,痢疾。
配佩蘭,砂仁香濃氣濁,燥濕之性較強,有化濕醒脾、行氣寬中,安胎之效。佩蘭氣味芳香,功專清肺開胃,化濕悅脾,理氣之功為要。兩藥配用,芳香悅脾,可用治濕阻氣郁,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胸腹脹滿,治胎動不安等證。
配冬葵,冬葵子有催乳之功,可有滑腸作用,配砂仁行氣和胃、可增進食欲、加強營養吸收。故兩藥配用,有行氣下乳之效,可治乳少氣滯脹滿疼痛諸證。
配熟地,砂仁行氣調中,醒脾開胃,又助消化,并能引氣歸腎,兼有溫腎安胎作用;熟地補血生精,滋腎養 肝,久服易膩嗝,宜用砂仁拌(或佐用少許砂仁)。兩藥配用,砂仁既免除熟地滋膩礙胃之弊,又可引熟地歸腎,此 謂一舉兩得。
配黃芩,砂仁與黃芩、二者性味功效迥異,然均 有安胎之功。砂仁辛溫理氣之品,和氣機而安胎孕;黃芩 苦寒清熱之品,降火涼血而安胎孕。二藥同用,寒溫相合, 氣血配對,可使樞軸回旋,升降復取,熱泄氣和,而成安胎 之妙用。正如《藥鑒》:“佐黃芩,為安胎之妙劑也”。臨床用 于胎熱上沖所致的胎動不安。
配木香,兩藥均是芳香,辛散溫通之品,功效相 同,皆有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之功。但砂仁偏于醒脾 和胃,木香偏于調中宣滯,兩藥配用,治療脘腹氣滯脹痛, 消化不良,加強行氣止痛之功。正如《本草匯方》:“與木 香同用,治氣病尤速”。
用于脾虛食少,宿食不消,胸脘痞悶,則用白術480g,枳實240g,木香30g,砂仁30g,為丸。
用于脾寒泄瀉,可單用為末吞服,或者配干姜,附子。
用于妊娠氣滯之胎動不安,腹疼,以砂仁不計多少,慢火炒令熟透,去皮用仁,為末,每次服6g。
胃脘飽脹:砂仁5g,研成細粉末,和大米60g加水共煮粥,加少量食鹽香油就可以食。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比較適用于食欲不佳,胃脘飽脹等癥。
喛氣:制半夏9g,茯苓9g,廣木香3g(后下),春砂仁4.5g,白術9g,陳皮4.5g,黨參12g,甘草3g,用水煎后服用。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止疼的作用。可治脾胃虛弱,納呆,喛氣,脘肚脹滿或者疼痛,嘔吐泄瀉等癥。
食少便溏:每次服9g,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一回,溫熱水送服。如無成藥,可按下面配劑:廣木香2.4g,陳皮3g,春砂仁3g,厚樸6g,黨參12g,白術12g,香附6g,蔻仁3g,云苓,生姜各6g,甘草6g,大棗5枚,蒼術9g,用水煎后服用。具有健脾補氣,養胃燥濕的作用。可治食少便溏,脘腹脹滿,四肢無力,面色萎黃等癥。
消化不良:砂仁,焦蒼術各30g,炒車前子10g,共研成細粉末,蜂蜜為丸。每回6g,每天兩回。
胃下垂:黃芪,太子參各30g,白術,砂仁各10g,陳皮15g,升麻12g。水煎,每天一劑,7日為一療程。
慢性膽囊炎:砂仁,黃連,木香各8g,虎杖12g,枳實,白芥子,柴胡,大黃各10g,金銀花,白芍各15g。水煎,每天一劑,連用14日。
結腸炎:砂仁10g,黨參20g,茯苓15g,炒白術15g,炒扁豆30g,炒山藥30g,肉豆蔻12g,炙甘草6g,大棗5枚,浸泡半小時后水煎。兩煎藥液混勻,分別在早晨和晚上服用,每天一劑,7日為一療程。
砂仁散:縮砂仁9克,將其研磨為散,每日服用2次,每次熬克,用溫開水送服。主治脾胃氣滯以及一切食毒。口中常嚼砂仁亦能治療牙痛癥。
香砂六君子湯:砂仁2.4克,人參3克,白術6克,茯苓6克,甘草2.1克,陳皮2.4克,半夏3克,木香2.1克,生姜6克,將上述藥物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此方具有行氣、化痰之功效。主治氣虛腫脹、痰飲凝結等癥。
縮砂飲:砂仁、烏藥各30克,沉香15克,凈香附20克,炙甘草7克,將上述藥物研磨為粉,每日服用2次,每次3克。可治脾胃氣滯引起的各種病癥。
砂仁粥:砂仁6克,粳米50克,將兩味同放入鍋中,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砂仁炒肚條:砂仁粉6克,豬肚200克,醬油、料酒各6毫升,食鹽、味精各2克,蔥花、姜末各5克,炒制。佐餐食用。
砂仁燉肘子:砂仁6克,豬肘子250克,醬油、料酒各6毫升,食鹽、味精各2克,蔥段、姜片各5克,花椒、大料、桂皮各3 克,燉至豬肘爛熟即可。佐餐食用。
砂仁茶:砂仁粉6克,白糖15克,將兩味放入保溫杯中,以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飲用。
砂仁酒:砂仁20克,黃酒800毫升,將砂仁放入酒壇中,密封浸泡2日即可。每日早晚各飲用一小杯(約15毫升)。
砂仁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東方是菜肴調味品,特別是咖哩菜的佐料。在斯堪的那維亞則常用于面食品調味。
主料:鯽魚300g砂仁5g輔料芝麻油適量食鹽適量生姜汁適量淀粉適量
步驟:
(1)新鮮鯽魚一條,宰殺干凈備用。
(2)玖順生姜汁與砂仁準備好備用。
(3)玉米淀粉備用。
(4)將砂仁研碎,放入小碗中,加入芝麻油和食鹽調和均勻備用。
(5)將調好的砂仁料均勻的抹在鯽魚的腹腔內。
(6)取適量的淀粉,將魚腹開口處抹上,省的料汁外流。
(7)將處理好的鯽魚放入蒸魚盤中。
(8)將處理好的鯽魚放入蒸鍋,涼水18分鐘,大火水開后轉中火蒸。
(9)蒸熟,即可食用。
食材
主料: 雞肉400g砂仁15g枸杞10粒 輔料蔥適量姜適量鹽2g紹酒15ml
步驟:
(1)雞洗凈
(2)雞肉剁塊,放入鍋中焯水,去血沫
(3)砂仁十粒左右,拍碎,最好研磨成粉
(4)將焯過的雞肉倒入汽鍋中
(5)再下入蔥、姜、鹽、紹酒、枸杞
(6)最后均勻地灑上磨好的砂仁
(7)然后放在蒸鍋里蒸半小時即可
材料
食材:鱔魚300g,韭黃200g,香蔥1棵,老姜3片,蒜2瓣,調料:砂仁5顆,紹興黃酒2湯匙(30ml),高湯2湯匙(30ml),生抽,油各1湯匙(15ml),鹽1茶匙(5g),糖2茶匙(10g),白胡椒粉1/2茶匙(3g),芝麻香油1茶匙(5ml)
做法
(1)鱔魚從市場買回時請店家代為宰殺去骨。去骨鱔魚斬去頭尾,用流動水沖洗干凈血水和黏液,先切成5cm的段,然后再切絲。老姜切絲。香蔥切段。蒜拍碎,切成蒜末。韭黃洗凈,切成4cm長的段。
(2)大火燒開煮鍋中的水,放入鱔絲汆燙至水再次沸騰,撈起瀝干水分備用。
(3)大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6成熱,投入砂仁、香蔥段、老姜絲和蒜末,煸炒至散發出香味,然后投入焯過的鱔絲翻炒均勻。
(4)炒鍋中加入紹興黃酒翻炒1分鐘,然后加入韭黃段翻炒至韭黃段變軟,加入生抽,鹽,白砂糖翻炒均勻,加入高湯加蓋燜2分鐘。
(5)最后撒入白胡椒粉翻炒均勻,出鍋前淋上芝麻香油即可。
材料:白術25克、砂仁6克、陳皮1/3個、豬肚1個、生姜5片。
烹制:
春砂仁敲碎,余各藥物稍浸泡,豬肚洗凈,翻轉,以生粉反復揉擦,再洗凈,切塊,除春砂仁外,將各湯料放入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文火煲約兩小時,下春砂仁,片刻,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4-5人用,棄藥渣,豬肚可撈起,拌醬油供佐餐用。
傳統文獻《本草綱目》:無毒。
臨床觀察砂仁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陰虛火旺、津液虧損、大便干結的病人不宜使用。
砂仁種子含揮發油,可能引起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腹部、外生殖器出現大小不等的團塊、淡紅色皮疹、風團。宜忌:陰虛有熱者忌服。
陰虛有熱者忌服。
《海藥本草》:”得訶子、鱉甲、豆蔻、白蕪荑等良。”
《本草經疏》:”凡腹痛屬火,泄瀉得之暑熱,胎動由于血熱,咽痛由于火炎,小兒脫肛由于氣虛,腫滿由于濕熱,上氣咳嗽由于火沖迫肺而不由于寒氣聽傷,皆須詳察鑒別,難以概用。”
《藥品化義》:”肺有伏火忌之。”
《得配本草》:”氣虛肺滿禁用。
砂仁辨別專家駱詩文稱,砂仁作為中藥具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安胎止嘔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由于其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也被當作香料使用,具有藥食同源的功效。
“艷山姜的成本價,要比砂仁便宜10倍。”駱詩文稱,艷山姜雖然也有一定的香味,可作為調料提味,但根本達不到砂仁的功效。在相關的食療書籍、食譜上,也無法找到任何艷山姜食用價值的記載。另外,枸杞、蟲草、黃芪、當歸也容易出現冒牌貨,市民購買時一定要小心。
形狀:正品砂仁呈圓形或卵圓形,外表棕褐色,有密生刺狀突起;偽品多呈球形或長倒卵形,外觀為橙黃色或棕紅色,無密生刺狀突起,而是有一層短柔毛或扁形柔刺。
種子:正品種子每室有近30粒,緊密排列,呈不規則的多面體,有棱角;偽品種子每室僅5至15粒,外形一端平截,一端稍窄。
氣味:正品砂仁有一股濃烈的芳香氣味,味道辛辣微苦;偽品氣微香,味微苦辛而澀。
以個大、堅實、飽滿、香氣濃、搓之果皮不易脫落者為佳。個小、不飽滿、發癟、搓之果皮易脫落者不宜購買。
砂仁的存儲
置陰涼干燥處。
凡脾胃氣滯濕阻所致脘腥脹痛、不思飲食、嘔吐泄瀉者,多與木香同用,并隨癥配伍其他藥物。
若惡阻偏寒者,可配生姜汁。
偏熱者,可配黃芩、竹菇等,以助消熱安胎之力。
本品溫降之功尚可用治奔豚氣痛,每與小茴香、吳茱萸等溫里散寒藥同用。
古代某朝,正是大中午,一個郎中行走在嶺南丘陵地帶,一場傾盆大雨兜頭灑下,郎中頃刻間被澆了個透心涼。好在,夏天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瞬間雨收云霽,郎中整理整理衣衫,看坡地疏林下,一簇簇葉片對生,有著灰綠色根莖的植物,開著白色的傘形花,在霧氣升騰中,像個仙子般美麗非常。
郎中大踏步走了過去,小心將這些仙子般的植物連根挖起,裝入竹篾背兜。南嶺濕熱,不少人有風濕病,他要用這個植物,造福受風濕折磨的萬千病人。
走出不遠,一個員外朗迎面和他相遇,這個員外朗近日又娶了一房小妾,原本就有好幾房妻妾,腆著肥肚皮的員外郎,應對這個小妾時,小妾的欲求不滿毫不掩飾地寫在了臉上,這讓他感到百抓撓心,羞愧異常。聽說巴戟天可以補腎陽,他和家丁們正在外面尋覓,恰好就遇到了背著滿背巴戟天的郎中。
郎中沒有將這一背巴戟天賣給員外朗。郎中自己只有一個老婆,對于這種使用補腎壯陽藥來尋歡作樂的人,他總是要支支吾吾找理由不賣的。倒是將其和其它藥相配,賣給了另一位成親多年沒有子嗣的街坊,沒過多久,就看到那街坊的老婆腆著大肚子在街上晃。
郎中的故事就講到這了。現在,我們讓他背兜里的巴戟天跳出來,作一下自我介紹。
大家好,在下名叫巴戟天,來自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為茜草科植物,因為根部呈圓柱形,收縮成串珠狀,看起來好像雞腸子,所以有人形象地叫我雞腸風,大家注意,這個小肚雞腸,正是我的入藥部位,味辛、甘,性微溫,功效非常大哦!郎中的故事講了,我可以補腎陽,祛風濕。那個著名的《本草正義》一書甚至將目光密集地放到了我補腎陽的功效上:專入腎家,為鼓舞陽氣之用。這只是我可圈可點非常為人重視的能耐啊!我的能力當然不僅止于此啦,不僅可祛風濕,還能強筋骨等!醫生們一遇到陽痿不舉、小便頻數、宮冷不孕、風濕腰膝疼痛、腎虛腰膝酸軟等癥,就會飽蘸筆墨,毫不猶豫在藥方里揮毫寫下我的大名。
露臉的次數多,南藥們南粵論劍時,我自然成了大咖級人物,位列“四大南藥”之一,亨有“南國人參”之稱。
我身份這么尊貴,皇帝老兒當然要把我請進宮中。比如那個活了89歲的長壽皇帝乾隆,他長壽的消息甚至傳到英國皇室。這個英國皇室趕緊派大使到中國來探秘。當他們一看到當時83歲的乾隆,很吃驚啊!怎么那么年輕,看起來只有60歲呢!而且他還十分健康,英國大使親見他射獵比年輕人都強啊!這是為什么呢?
這時候御醫們把我請出場了,告訴他,因為有了我在皇上日常所進補之養生補品中坐陣,皇上才得以高壽健康。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關于我的各種能耐,其實各種醫書里講得最清楚,現在有請他們來補充。
《本草匯》最先出場:巴戟天,為腎經血分之藥,通常來說,補助元陽,就會使胃氣滋長,令各種虛損癥狀自然退去,其功效在萆薢、石斛之上。但因它性味熱,所以,同寒涼的黃柏、知母配方,就可強陰,同蓯蓉、鎖陽這些也是大熱的藥草在一起配方,就可以助陽。不過要注意用寒涼藥的時候應當在氣溫不寒涼的時候或季節使用,用溫熱藥的時候應當在氣溫不是溫熱的時候或季節使用。
《本草新編》也來說出他的見解。他認為巴戟天雖然性熱,但卻甘潤溫和。他闡述道:命門火氣不足,脾胃就會寒虛,不能大進飲食,用附子、肉桂以溫命門,又有點熱過了頭,哪里比得上用巴戟天的甘溫,補其火而又不爍其水之為妙耶?很多人將巴戟天只是用在丸散之中,不知道還可用于湯劑中呢?
《本草求真》在肯定了巴戟天為補腎要劑,能治五癆七傷,強陰益精的功效后,專門指出:它氣味辛溫,又能祛風除濕,所以凡是腰膝疼痛,風氣腳氣水腫等癥,服用它更為有益哦!不要只將目光放在它補腎的功效上哦!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的發言,一副我贊同他們的隨大流狀,不過他還是在最后添上一點新見解:巴戟天還可治失眠和婦女不育。
眾人對他們精彩的發言送上了熱烈的掌聲,然后,一起走向宴會廳,服務員正送上巴戟天名菜:巴戟蓯蓉雞。
這道菜是這樣做的:
巴戟天、肉蓯蓉各15g,仔雞1只。二藥紗布包扎,雞去腸雜等,洗凈,切塊,加水一同煨燉,以姜、花椒、鹽等調味。去紗布包后,飲湯食肉。
大會主持人講解:本方主要以肉蓯蓉、巴戟天補腎陽、益精血。用于腎虛陽痿。
宴會時間過后,一眾病人找上門來,郎中攜手巴戟天,根據古方記載,為不同的病人開出了不同藥方。
1、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巴戟天、生牛膝各三斤。以酒五斗浸之,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及,勿至醉吐。(《千金方》)
2、治婦人子宮久冷,月脈不調,或多或少,赤白帶下:巴戟三兩,良姜六兩,紫金藤十六兩,青鹽二兩,肉桂(去粗皮)、吳茱萸各四兩。上為末,酒糊為丸。每服二十丸,暖鹽酒送下,鹽湯亦得。日午、夜臥各一服。(《局方》巴戟丸)
3、治風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45g,牛膝(去苗)90g,羌活、桂心、五加皮各45g,杜仲(去粗皮,炙微黃)60g,干姜45g。上藥搗為末,煉蜜和搗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溫酒飲下。方中巴戟天配伍諸藥有強筋骨、祛風濕等功效。(《太平圣惠方》巴戟丸)
附上巴戟天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本草經集注》:覆盆子為之使。惡朝生、雷丸、丹參。
《本草經疏》:凡病相火熾盛,便赤,口苦,目赤目痛,煩躁口渴,大便燥秘,法咸忌之。
《得配本草》: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干燥,四者禁用。
巴戟天與哪些食物相克?
巴戟惡雷丸、丹參,因藥性相反。
]]>
對于茯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將茯苓作為一種具有保健效果的中草藥,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對于茯苓你們了解多少呢?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茯苓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以及茯苓與土茯苓的區別是什么。
1、茯苓中藥有利尿的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茯苓功能利水滲濕,而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藥。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于寒濕,或偏于濕熱,或屬于脾虛濕聚,均可配合應用。如偏于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于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于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2、茯苓中藥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茯苓對家兔離體腸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對大鼠幽門結扎所形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對CCl4所致大鼠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使谷丙轉氨酶活性明顯降低,防止肝細胞壞死。
3、茯苓中藥對心臟的作用
中醫認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癥。茯苓能養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癥,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實驗也表明,酊劑、浸劑能抑制蟾蜍離體心臟,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則能使心收縮加強。對洋地黃引起的鴿嘔吐無鎮吐作用。
4、茯苓中藥提高體液免疫功能
茯苓還有很多特有的成分,臨床上曾經用小白鼠做過實驗,將茯苓多糖、羥乙基茯苓多糖-3、羥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結果發現可以明顯增強小鼠腹膜滲出細胞(PEC)的細胞毒性作用,從而增加巨噬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而羥甲基茯苓多糖能明顯增強小鼠脾抗體分泌細胞數(PFC)以及特異的抗原結合細胞數(SRFC);茯苓多糖體能增強淋巴T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即增強細胞免疫反應,并因此而激活機體對腫瘤的免疫監督系統,這與其抗腫瘤的活性密切相關。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小白鼠的免疫力。
1、健脾良藥,如果一個脾虛的人經常吃一些茯苓,癥狀就會改善,茯苓既能滲濕,又可用為補肺脾,是治氣虛之輔最好的佐藥。
2、緩解咳嗽,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酸痛
3、抗癌、抗腫瘤作用。在中醫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停、濕熱壅結者。
茯苓是利水滲濕藥,還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茯苓是清熱解毒藥,可除濕利關節,性味甘淡平,歸肝胃經。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熱利濕、解毒、殺蟲止癢,對于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梅毒、濕疹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濕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氣健脾的藥方中,增強健脾利濕的作用。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選擇上不用混淆。
傳統中醫認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有解毒、除濕、利關節等功效。西醫認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較強的免疫抑制藥,是治療免疫病口腔和陰部潰瘍之最佳中藥。土茯苓也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牛皮癬關節炎、白塞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與金雀根、山稔根、徐長卿、紅藤等同用。土茯苓對免疫病之過敏性皮炎、天皰瘡、濕疹等也有效。
結語:茯苓對于消化系統、心臟以及免疫系統等,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日常生活中,將茯苓用作食療方的材料之一,將會對身體有著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茯苓終究還是屬于中草藥的,多服不一定有好處。
]]>
? ? ? ?剛柔并濟是太極拳運動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練太極拳時首先就要先明白太極拳剛柔并濟的含義,然后掌握修煉的方法。經過長期的鍛煉,逐步練就剛柔并濟的狀態。
? ? ? ?著名的太極拳大師陳鑫就曾說過:“世人不知,皆以太極拳為柔術,殊不知用功以來,千錘百練,剛而歸之于柔,柔而造至于剛,剛柔無跡可見。但就其外觀之,有似于柔,故以柔名之爾,而豈其然哉?且柔者,對于剛而言之耳,是藝也,不可謂之柔,亦不可謂之剛,第可名之為太極。太極者,剛柔兼至,而渾于無跡之謂也。其功也多,故其成難。”
? ? ? ?在這里,陳鑫指出了世人認為太極拳是柔術的偏見,明確提出:“太極拳不可偏執于剛,也不可偏執于柔,而應是剛柔相濟,才是名副其實的太極拳,才是名符其實的太極拳。剛、柔是太極拳陰陽范疇中的一對矛盾,在練習和應用之時,應該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純剛無柔,或純柔無剛,即是只有陽或只有陰,均不能稱之為太極拳。太極者,剛柔兼至,渾于無跡,外形似柔內實剛,說柔有柔,要剛有剛,忽隱忽現,剛柔相濟,此乃太極成功者之謂。”
? ? ? ?然未成功前,如何積柔、如何成剛,則是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所關心的。
由松入柔
? ? ? ?太極拳的練法是不能用力,要求柔和,這是學習太極拳者都知道的,并且以為不用力就是松,因之練成一味不用力軟綿綿地周身骨節蜷縮的樣子。打太極拳不是不能用力,不用力四肢如何運動﹖祇是只能用力將手或足舉起即可,用能將四肢運動之力即可,少則無法運轉,多則就成拙力或僵力了,同時要把骨節處處松開,不但是骨節,連同皮膚肌肉也要松開,這樣才能算是松了。
? ? ? ?所以陳鑫說︰“沿路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處處開張。”學太極拳者能在上面所說的情況下用力運動四肢,能將皮膚肌肉骨節處處松開,那就可得到松字的真意,這樣練習,一動手能毫無一些拙力或僵力,那就可以漸漸地進入到柔的階段了。這個階段經過的時間總要一、兩年,甚至要三年,由于積年累月的鍛煉,動作逐漸和順協調,手足屈伸運轉自如,慢慢就能產生一種極輕靈而又沉著的含有彈性和韌性的力量,這就是一種柔勁,這是由松而來的,所以叫作由松入柔。因之初學太極拳者動作要求輕緩,化除人體原有的僵勁,所以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能把人體的僵勁去凈,而入佳境。
積柔成剛
? ? ? ?在由松入柔的基礎上,首先是以意導體,在意識的支配下,通過各種身法的調整,以五把弓原理為依據,建立“五把弓”模式的身體姿勢,即把人體各部分調節成由軀干和四肢共五把弓組合的一個統一的彈性體,在意識的支配下,使身體由內及外,由近端環節到遠端環節,節節貫穿,對拉拔長,從而產生彈力。完成以意導體的過程后,再以意導氣,通過“空胸實腹”、“氣沉丹田”等練習,先是在丹田聚集強大壓力,然后再將丹田的壓力貫通于身體各部,形成雄厚的整體勁,也就是太極拳所追求的內勁。這種積柔成剛以松柔的形式鍛煉出來的勁力,為發揮太極拳獨特的技擊技術奠定了物質基礎。
剛柔并濟
? ? ? ?這是太極拳的高級階段。經過由松入柔,只柔成剛的練習將身體鍛煉成剛柔相濟的彈性體,并產生了在意識支配下源動于丹田的極富彈性的內勁。進一步通過制人功夫的練習,在技擊對抗的過程中,做到如拳論所描述的那樣:“看似至柔,其實至剛,看似至剛,其實至柔;剛柔相交,無端可尋”。到了這一階段,剛柔并濟,變化無窮,自成法度。這才是太極拳所要追求的境界。
]]>